今年的“雙11”購物節,三大電商平臺銷售再創新高: 11月1日0時至11日24時,京東平臺累計下單金額超2715億元;天貓成交額突破4982億元;蘇寧易購線上訂單量增長75%。
這幾天,朋友圈里不少年輕人曬網購定單,興奮之余還夾雜著“尾款人”的自嘲。對很多“剁手黨”來說,“雙11”就是一個“痛并快樂”的日子,各大電商平臺再創銷售佳績,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。
不知不覺,“雙11”這個由電商創造出來消費節日,已經從1天延長到了11天。很多打折優惠的商品,從1日這天起消費者就可以下訂單預付“定金”,到11日再結尾款。這樣做的好處,一是消費者有充分的時間從容選擇商品,二是避免了下單的時間過度集中,三是方便商家提前備貨,快件公司提前投遞。
“早上一覺醒來,快遞居然就到了!”“雙11”當天,不少“尾款人”對如此快的物流服務感到驚喜。實際上,這就是提前預售帶來的好處,你訂的商品早就“埋伏”在附近了,付完尾款快遞公司馬上就可以送貨。
今年的“雙11”成績單,除了銷售業績創新高,還有哪些新變化和新亮點?麻辣財經記者帶您瞧一瞧看一看。
電商、快遞下沉農村,帶動農村消費市場
今年“雙11”,有一樣東西火了,可能是大家沒想到的,那就是“微型挖掘機”。
天貓商城公布的數據顯示,“雙11”期間淘寶微型挖掘機訂單數同比增長近150%、成交量同比增長約140%。據說這種微型挖掘機用途相當廣泛,可以下地挖山藥,可以果園里刨坑種樹,還可以進大棚平整土地……
實際上,對鄉村市場而言,諸如挖掘機這樣的“土大件”需求量一直比較大。但過去農村地區的快遞業相對不發達,農民要想買農機就得跑縣城,而且選擇余地也不大,F在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持續改善,快遞物流行業的運力不斷升級,電商也在延伸下沉到農村,從而使更多優質工業品更高效對接鄉村市場。
京東物流發布的數據顯示,“雙11”期間,京東物流在 92%的區縣和83%的鄉鎮,實現了24小時送達。
2019年,我國郵政網絡投遞農村包裹17億件,寄遞農產品3億件,帶動農產品銷售額165億元。但與城市的電商、物流網絡相比,農村仍是短板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“支持電商、快遞進農村,拓展農村消費。”這已經是“快遞”連續第七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
今年4月,國家郵政局印發了《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(2020-2022年)》。方案明確,到2022年底,有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“村村通快遞”。其中,到今年年底,東中西部的通達率要分別達到80%、50%和30%,全國層面達到60%。這也意味著,廣大的農村市場潛力巨大,仍是一塊待開發的消費“熱土”。
11月11日,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在京召開。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,農村有廣大的市場和廣闊的投資空間,6億農村常住居民消費上來了,可以成為后疫情時代經濟恢復增長的強大推進器,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、構建新發展格局中,農業農村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